English
首 页 IPC活动通知 IPC活动集萃 IPC服务 外国记者在华指南 新闻司热线联系 留言给IPC
 
雪域热土 风物常新——记“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外国记者西部行”首站“西藏行”
2010/07/09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是困扰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6月28日至7月2日,在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组织下,旨在帮助外国驻华记者全面深入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情况的“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外国记者西部行”正式拉开序幕,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英国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法国广播公司、德国经济周刊、意大利广播公司、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日本时事社、韩国广播公司等13国20多家媒体的记者踏入雪域高原,开始了为期五日的首站“西藏行”。

第一日

空女当垆亲赐饮 藏乡开出吉祥花

  6月28日下午,飞机抵达拉萨贡嘎机场。天色湛蓝,流云低舞,空气清新,峰峦叠嶂。接过当地工作人员手中的雪白哈达,记者们的笑脸在哈达圣洁光芒映照下显得分外灿烂。多少人众里寻他的西藏,多少人梦萦魂牵的西藏,我们来了!

工作人员向抵达记者献上哈达

  拉萨市北郊的娘热路民俗村平时是拉萨各族市民周末休闲的场所,藏式村户错落有致,特色建筑别具一格,民风民俗保持完好。今天,这里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记者们参观了展示藏文书法和藏医学唐卡的文化园,穿梭在原汁原味、乡土风情的农家院,观看了民族风情浓郁的藏戏、热情奔放的藏舞,在藏族姑娘小伙嘹亮高亢的敬酒歌声中品尝了醇美甘甜的青稞酒。

藏文书法

热情祝酒歌

  如果说这仅是对这片雪域圣地初识的惊鸿一瞥,相信每个人都在心中抱定这样的信念:接下来,我们就要揭起你轻柔的面纱,领略你姑娘般美丽的面庞和妩媚的风姿!

第二日

布达拉宫的金顶上 飘起了五彩的哈达 

布达拉宫重焕青春

  29日,天色尚早,壮丽流金的宫殿笼罩在一片薄霭和肃穆之中。

  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向记者团简介情况。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投资3.3亿多元,实施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十一五”期间国家又投入5.7亿元,对西藏22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维修保护。截至2009年,国家对西藏文物维修总投入达13亿元。布宫最近一次维修于去年结束,修缮资金累计已达2亿多元,全部来自中央和西藏政府拨款。在国家指导下,布宫注重防火、防盗、定期整理经卷并适当限制游客数量等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10年前,全年游客不到30万人次,随着交通改善、外地游客增多和当地人民日渐富裕,2009年游客人数已逾78万人次。

强巴格桑向记者介绍情况

  记者们探访了宫殿内部构造和设施。布宫占地41万平米,建筑面积13万平米,宫体主楼13层, 高115米, 有房屋900多间。白宫横贯两翼,为达赖生活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场所,红宫居中,供奉佛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像数千尊及历代达赖灵塔,主要用以举行宗教法事活动。宫内陈设金碧辉煌,精美绝伦,所有文物皆价值连城,精心保存,记者们莫不叹为观止。

阳光下的布宫 

传统文化发扬传承

  接下来,记者团走进西藏大学。校长格桑群培介绍道,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西藏社会进步最快的10年,教育事业在国家重视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区已全面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普及工作,文盲率由50年前的98%降至2.4%,形成了从幼儿至高教以及职业、远程、函授和特殊教育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在国家资金投入、内地院校大力支持下,通过西部一省一校、区部共建、对口支援、改扩建等工程项目,西藏大学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都实现飞跃式发展。藏族学生占学生总数70%,学校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典藏室,负责人介绍道,该室保存大藏经、文集和综合性文献等宝贵藏文化典籍7万余册,包括大量历史超过800年以上的仿本、孤本;在藏文信息处理技术成果展示室,文学院院长介绍道,中央政府大力支持藏文信息化工作,已取得藏文编码字符集、键盘字母数字区布局等多个科研成果,藏语这一古老文字已焕发新的生机。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致地拍摄起学生编写、操作藏文软件系统和体验藏语电脑游戏的场面。

现代化的图书馆

记者拍摄学生操作藏文软件

安居乐业高原新村

  日正中天,拉萨城东城关乡嘎巴村的阳光尤其炽烈耀眼,但这丝毫无阻记者们的热情和层出不穷的提问。村委会主任索朗坚才就安居工程介绍说,自2006年起政府在全区大力实施以安居乐业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2009年已覆盖80%住房困难农牧民群众,惠及23万多户、120多万人。在嘎巴村,国家依据农户自身经济条件,向每户提供1.5-5万元不等的建房补贴及最高5万元的免息建房贷款。目前该村村民已全部搬入设施齐全、交通方便的新居,告别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和简陋脏乱的居住条件。他们大部分已不再仅仅从事农牧业劳作,而是涉足利润更丰厚的各类副业,经济状况大为改善,实现了从前难以想象的家家窗明几净、花团锦簇、有摩托车甚至汽车的梦想。随后,记者们随意走进农家,与主人攀谈,或拍摄他们用太阳能设备烧水煮饭、母亲与孩子在院中嬉戏、花甲老人在微风中安详转经轮的画面

索朗坚才介绍安居工程情况

采访农户

 

 

太阳能炉灶设备

转经轮的老人

西部动脉活力无限

  下一站,拉萨火车站。车站副站长王多吉介绍了青藏铁路、拉萨站基本情况并回答提问。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开工建设,2006年全线通车,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性工程。较之从前汽运为主的模式,铁路运输以其运能大、运价低廉、运输方便、安全性高的优势,有效联通了内地与西藏人流、物流、信息流,提高了当地商品价格竞争力,促进了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降低了西藏民众生活成本,吸引大批游客进藏观光,旅游业空前发展,投资环境大为改善,为西藏跨越式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拉萨站2005年始建,2006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每天发送列车4趟,迎送旅客量分别为3000人左右,旅客主要为学生、游客、商务人员和农民工等,其中游客数约占1/3。记者们参观了宽敞明亮的进站大厅、干净整洁的候车室,其间正值北京至拉萨列车抵达,记者们争先恐后拍摄列车进站场面,并随机对旅客进行了采访。一位从浙江入藏旅游的大学生向瑞士《新苏黎世报》记者表示:“车厢舒适,运行很快,很好。”

听取王站长介绍情况

拍摄进站旅客

 

北京-拉萨T27次列车正从念青唐古拉山脚下经过 

“拉萨之肺”生意盎然

  随后,在拉萨西北角的拉鲁湿地,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江白向记者们介绍情况并回答提问。西部大开发10年来,中央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很大,“十五”期间用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金达24亿元,实施了拉鲁湿地、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管护工程和那曲中部草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建设工程。西藏目前是全国乃至世界湖泊、湿地、森林等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拉鲁湿地是世界唯一、中国最大城市天然湿地,对拉萨含氧量、空气湿度和地下水调节作用巨大,被形象地称为“拉萨之肺”。政府高度重视对湿地保护,2000年成立拉鲁湿地管理站并颁布管理办法,禁止在保护区挖沙、采石等,并投入1.5亿资金改造周边环境、协助居民搬迁。因早期过度放牧等,湿地退化面积一度曾达70%,现恢复面积已达95%以上。政府拒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入,将把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西藏矿产资源丰富,但始终坚持环保先行,所有资源开采都严格在不影响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进行。

江白副厅长介绍情况并回答提问

  当晚,自治区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郝鹏接受记者团集体采访。郝鹏笑容可掬,亲切坦诚地介绍了西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宗教、环保等各项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情况以及未来十年发展规划和目标,并就人民得到的具体实惠、藏胞享有的优惠政策、如何提高当地企业竞争力等回答记者提问。记者对此场采访赞不绝口,认为郝鹏的讲解生动详尽、信息量大,令人获益匪浅。 

郝鹏副主席接受记者集体采访

  晚间,在自治区外办别出心裁的安排下,记者们与来自自治区环保厅、发改委西部办、西藏大学、社科院和中国佛学会西藏分会的有关专家、学者和活佛相聚一堂,共同就意犹未尽的问题继续交流探讨,气氛轻松,相谈甚欢。

记者与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第三日

纳木错的水 她蓝得一尘不染

特色产业造福一方

  30日中午,经过4小时长途跋涉,记者团抵达海拔4600多米的西藏当雄县“5100矿泉水厂”。工厂副总经理索朗次仁、厂长姜晓虹从容自信地接受了采访。工厂始建于2005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受益者,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国家在税收、技术开发等方面也给予工厂政策和资金支持,每位入厂藏族大学生并可得到政府“五险一金”及3万元补贴。工厂近年发展迅速,2009年产值2.3亿,比上年增长300%,年产能50万吨,一直是当雄县纳税大户。产品目前主要售往内地北京、上海等一、二级城市,将来计划扩大产量、增加品种并销往境外。工厂建成以来,实实在在惠及当地人民,150多名职工中有95%为当地藏民,平均收入达5000元左右,大大高于其原先职业收入;带动了当地公路运输、零售等行业发展,周边大批藏民实现就业并发家致富。5100矿泉水源取自海拔5100米以上的大气降水和冰川融化在地底形成的自溢泉,但工厂建厂前严格按国家标准做过环境评估,取用水量只占水源总量10%,并在水源地周围建立封闭保护区,对当地生态没有影响。姜晓虹厂长充满深情地说:“5100不仅代表西藏企业发展的模式和趋势,也有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的社会责任,并将向世人展示现代企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共生的鲜活典范。”

 

采访5100矿泉水厂负责人

 

拍摄生产线

 

纯洁无瑕纳木天湖

远观纳木错

  汽车在当雄县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上行驶,突然间有人惊呼:“看,好蓝,像一块宝石!”循声望去,果然,镶嵌在群山环抱和草场低洼处的,就是那闻名遐迩、风姿卓绝的纳木错湖了。远看,她像一抹淡蓝、轻柔的天鹅绒绸带,在蓝天白云和山峦守护下闪着幽幽的光,那般轻盈飘逸。近看,则碧波荡漾,气象万千,不时有浪涛拍岸,自有一份气魄和不可卒读的雄浑。湖泊周围干净整洁,即便每日游人不绝,但未见一纸碎屑,湖面上更未有丝毫不明漂浮物,湖水纤尘不染,纯净透明,依然保存着高山雪水最原始的风骨和身姿。四周游人漫步,藏民牵着骡马缓缓走过,景象安详和谐。听说湖水有“永葆青春”的功效,许多记者也试着在湖边鞠一捧清水润湿脸颊,却似被那湖水的至纯至蓝震撼,在湖边驻足凝望,心驰神往。传说中的“天湖”纳木错,只因你生得冰肌雪骨,也因了周围人们对你的精心呵护,未曾让你染上一丝尘埃。对于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尝试和努力,在纳木错湖边,记者们又得到了更深刻的认识。

 

碧波万顷

闲适的牧人

 

第四日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祈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古风未改扎什伦布

  别过拉萨、山南所在的前藏,汽车驶抵后藏首府日喀则。在城西尼玛山东面山坡上,煌煌屹立的黄教“六大寺”之一、日喀则地区最大寺庙扎什伦布寺旁,面容慈祥、年高德劭的扎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念扎向记者讲解了扎寺的历史和现状。四世至十一世班禅都是扎寺的全面主持,历代班禅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为促进汉藏团结做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对扎寺进行全面维修,十一五计划就涉及扎寺11个修缮项目、总投资逾1.3亿,目前正在实施的是对四世班禅灵塔金顶的修葺。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宗教仪轨在扎寺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对于记者问及达赖指定“班禅”的地位,念扎表示,藏传佛教大活佛认证自清朝起已有定制,达赖指定的“班禅”不符合宗教仪轨,也未经中央政府批准和金瓶掣签等程序,不为藏族人民认可和信奉。对于记者问及中国共产党在宗教事务中的地位,念扎表示,中国共产党虽不信教,但尊重各民族宗教、文化、寺庙、僧人,使他们都得到了最好的保护。

念扎老人简介扎寺

 

流金溢彩扎寺

琅琅书声放飞梦想

  作别佛香袅袅和经诵声声,记者们抵达城南整洁美丽、书声琅琅的日喀则地区上海实验学校采访。副校长苍琼介绍道,该校是上海政府全资援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23名教师中58%为藏族,每年都有教师获政府资助赴内地学习或内地教师赴学校交流指导。1471名在校学生全部为藏族,其中农牧民学生899人,占61%。学校开设藏语、汉语、数学、英语、社会、信息等17门课程,力求教授内容广泛,教学质量精良。对于记者提问,苍琼表示,学生课余可自由活动甚至参拜寺庙,学校没有特殊限制;藏语是最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授课采用藏汉双语,相辅相成,务求使学生准确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学校施工标准严格,5.12等地震期间未遭受任何破坏。

  随后,记者们扛着“长枪大炮”走进小学、初中或高中课堂,看着那些稚嫩的脸庞,听着清脆响亮的读书声,想到这一间间小小的教室将走出未来建设西藏经济社会的生力军,放飞藏族农牧民对现代知识、科技的梦想,记者们无不面露笑容,满怀赞许。课间,路透社记者在对一名藏族女教师做专访时问道:“你为何觉得藏语仍旧如此重要?”女教师腼腆却沉着地回答:“藏语言是中国和世界文明的瑰宝,应该好好传承发扬。”当记者问及:“你是否担心藏语会被弱化?”女老师回头望望教室里认真书写、大声朗读的孩子们,依旧腼腆地笑着说:“在我努力教好、他们用心学好的同时,藏语已经被发扬光大了。”

拍摄上课场景

路透社记者专访藏语老师

第五日

当我挥别时 看见你那纯净的雪山的眼

  当感觉阳光日渐柔美温和,当每个人高原反应已一点点褪却,却是我们即将对这片土地说再见的时刻。临行前,记者团专程前往观看高达5300米的卡若拉冰川,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冰层已变薄并后缩,但仍旧洁白无瑕,纤尘不染,如同西藏纯洁、充满热望望向这个世界的眸子,令人心动又些许揪心。有记者表示,回去之后将介绍西藏的美景和环境状况,使更多的人关心气候变化并为之努力。记者们亦驻足4400米高的羊卓雍措湖边暂时洗去旅途劳顿,并再次将湖水的清幽圣洁牢记心底。 

卡若拉冰川

羊卓雍措湖

  有记者说,此行,经济,民生,宗教,环保,教育......关于西藏的关键词,已在心底彻底鲜活生动起来。

  是的,未来,发展,保护,沟通,理解......是我们不变的热情与追求。

  高原上的热土,仅仅五日,我们见证你的古老、魅力千年延续,风采依旧。未来的日子,你将在国人的热望和民族的托举中,更加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就在采访刚刚结束之际,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讲话: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
相关新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03-2010 版权所有